鳙魚養殖需要特別注意的六大問題
一、鳙魚的食性問題。在以往的資料中,鳙魚的食性定義是以浮游動物為主的溫和濾食性魚類,一般簡單理解為以浮游動物為食,這是過去在天然環境的低水平養殖條件下得出的。在現在高技術的養殖條件下,水體浮游生物以大型種類
鳙魚的養殖技術
一.范圍適用于鰱鳙魚池塘養殖。二.池塘的選擇 鳙魚苗種培育池面積以1/151/15hm2,池深1.5米左右;池堤牢固不滲漏;池底平坦淤泥適量,無水草叢生;魚池向陽,陽光充足。而且放養前必須經過清整。三.水質指標執行〈漁業水質
鳙魚養殖場水體良好溶氧條件
溶氧不但影響水層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,還決定了底質的微生物組成與分布,所以溶氧管理被認為是養殖水質管理的中心環節。漁業水質標準規定,養殖水體在連續24小時內,溶氧大于5毫克/升的時間必須在16小時以上,其余任何時候不
食用鳙魚的適宜人群和注意事項
鳙魚的魚腦中含有一種人體所需的魚油,而魚油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,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,可以起到維持、提高、改善大腦機能的作用。魚鰓下邊的肉呈透明的膠狀,水分充足,里面富含膠原蛋白,能夠對抗人體老化及修補身體細胞
鳙魚瓣體蟲病的防治
1.鳙魚瓣體蟲病的病原病原為石斑瓣體蟲。在其身體中部略靠一邊有一個卵圓性大核,前部及背部前緣有叢生纖毛。蟲體能夠借助纖毛的擺動在水中迅速游動。2.鳙魚瓣體蟲病的癥狀瓣體蟲寄生在魚體表、鰭條、鰓絲上,使魚體
鳙魚養殖的水質管理
水質的好壞是養鳙魚成敗的關鍵,在養鳙魚過程中應時刻注意水質的變化。觀測水質可以用透明度來做標準。在幼鳙魚階段透明度應控制在25-35 厘米,幼鳙魚以后應在35-45 厘米,若鳙魚體達到8-10厘米時,透明度小于30厘米,一周內
鳙魚白尾病的防治
鳙魚白尾病的癥狀主要癥狀為魚體腹節肌肉呈現乳白色的混濁狀,所以稱肌肉白濁病。疾病早期通常先在第四腹節背部肌肉呈現一米粒狀乳白色混濁斑點。隨著病情加重,混濁斑點先向魚體后段擴展至尾節基部,然后再逐漸向第三
鳙魚艾美蟲病的防治
1、鳙魚艾美蟲病的癥狀病魚消瘦,魚體發黑,體表黏液較多,鰓片呈花斑狀潰爛。腹部膨大,用手擠壓腹部,有白色膿狀物流出。剖開魚腹,腹腔內有腹水,腸管粗大,腸壁較薄,腸道內充滿白色米粒狀包囊。2、鳙魚艾美蟲病的診斷取病魚體
鳙魚養殖的放養規律
鳙魚不管是主養還是配養,它與白鰱的關系要特別處理好。因為人工投餌時花、白鰱食性相近,白鰱活潑敏捷,鳙魚性格慢食量大,與白鰱一起爭食處于下風,往往吃不飽,生長受到嚴重抑制。對于初次主養鳙魚者,不建議放養白鰱;如果有了
鳙魚氣泡病的防治
1.鳙魚氣泡病的病原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飽和。2.鳙魚氣泡病的癥狀體表出現氣泡,常由氣泡浮力浮于水面,很難向下游入水中。因反復向下掙扎,體力耗竭而死。主要危害鳙魚夏花,且個體越小越易犯病,嚴重時可導致全部死亡